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万豚屋」.韓式石頭窩烏冬

寫了大約三個月的飲食食評,留意著其他較為出名的食評家的網址,發覺很多時候大家都是一窩瘋的去爭相評論一些新開的食肆,間中也會穿插一些老字號的美食,但總結大部份都是評論新店為主。不過我相信每個懂得食的人最初對食都是一無所知,對那裡有出名的美食或者有名的食肆所在都總是茫無頭緒。我們每個都像小時上幼稚園一樣,沿著老一輩或前人的腳步慢慢學懂甚麼是好與差的味道,同時開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除了前人外,很多已經不再新但有質素的食肆亦讓我們懂得一種食物的好與壞,因此間中腦海也會浮現一些美味但已經久未光顧的食肆,相信每一個為食的人都曾經經歷過相同的階段。
在未有「豚王」、「一風堂」、「隠家」、「拉麵Jo」、「周月」、「俺之沾麵」前,我最愛的日式麵店就首推「一平安」和「萬豚屋」。「一平安」讓我首次嚐到較正宗的日本豬骨湯拉麵,而「万豚屋」就令我感受到豚骨熱湯烏冬的美味,在那時還未有太多選擇的時候,已經忘記曾經多少個冬日的晚上冒著寒風,站在「万豚屋」的門外等候入座,又不知曾經有多少次因為能夠book到枱而興奮。聽說明天起季後風又會到訪,忽然令我回想起這些不知已經經過了多少歲月的日子,請容我今日寫一些舊日的味道,不是說「万豚屋」已經不復存在,只是今日寫的都是我往日到訪時腦海中記憶的味道。
豬手石頭鍋烏冬
這個豬手石頭鍋烏冬是我記憶中第一次光顧「萬豚屋」時品嚐的第一個石頭鍋烏冬。尤記得那時決定要這個烏冬就單純是因為份量大和限定兩個原因。在寒冷的天氣之下人對熱量的需求自然會相對提升,一份豬手加熱騰騰的烏冬就正好解決了當時我身體上的需求。那豬手是鬆化軟稔得不用切開也會自動骨肉分離。豬皮的脂肪和皮炆得軟稔稔的入口像有一種骨膠原的口感,配上鬆軟香口的豬肉,滿足感是由喉嚨直接傳達到腦部。豬手的醬汁是濃稠的醬油,鹹甜適中,味道偏淡,這豬手的做法其實蠻似中國人的滷水豬手,最值得注意的亮點就是那炆得鬆化的豬肉。
野菌豚肉石頭鍋烏冬
 我已經記不起這個野菌豚肉石頭鍋秋冬是在那一次光顧時品嚐,不過它的味道依然清晰停留在我的腦海。那野菌是一種厚身的啡磨菇,日感軟稔帶咬感,有濃郁的野菌味,而且野菌絲亦都是厚切的,每一片都吸收了濃濃的豬骨湯,味道是豐饒香純。豚肉是厚切的,每一塊都肥瘦均勻,脂肪入口溶化,豚肉入口鬆軟。很喜歡這裡的石頭鍋烏冬都會附加雞蛋、粟米和芽菜苗。雞蛋是新鮮打蛋加進石頭鍋中,雞蛋隨著湯底的溫度慢慢變熟,賣相很像溫泉雞,蛋味濃郁,吞下蛋,再呷一口湯,感覺蛋漿在口裡慢慢和湯混和而變得幼滑順口。茅菜苗沒經過烹煮直接加入豬骨湯底,靠湯底的熱力慢慢將芽菜苗軟化,由於不是高溫烹煮,芽菜苗入口依然有清脆的口感,咬落爽口,就好像濃厚的湯底中的一道清泉。甜粟米粒的作用和芽菜苗一樣,都是增加爽口度,不過較適合配上烏冬一同放進口中,在烏冬煙韌的口感中增加了一點咬感,豐富了整體的層次。
清酒黑胡椒花甲
這個清酒黑胡椒煮花甲有濃烈的胡椒味,清酒的味道其實已經被豬骨湯底濃厚的味道所覆蓋,說不上感受到有清酒的存在。花甲新鮮爽口而且肉質有彈性,沒有殘留的砂石,呷落啖啖肉,配上胡椒豬骨湯,冬天驅寒的必選餐前小食。
燒鯖魚
鯖魚本身含豐富的魚油,輕煎一會已經香氣四溢,片佈在魚皮下的脂肪令到魚肉變得更為香口和爽滑。配上檸檬汁和赤麵鼓,酸中帶一點鹹的味道令到魚鮮更突出,若果能夠再煎燶一點應該會更加香口,始終喜歡有一點燒焦的肉類。
赤麵鼓豚肉凍手打烏冬
這個赤麵鼓豚肉口味有點像薑燒豚肉,豚肉切得薄薄的一片,燒得洽到好處,肉質爽口香脆,不過味道偏淡,配上赤麵鼓就可以彌補味道上的不足。灑一點點檸檬汁能夠加添豚肉的清新感覺,檸檬的清香和酸味令到豚肉的油脂配以冷烏冬一同進食不會因為油脂遇冷變硬而感到肥膩的口感。
吉列豬排凍手打烏冬
 吉列豬這裡做得不是太好,和正宗的吉列豬排專門店相比在肉質和整體上都有一段距離。吉列豬排呈金黃色,賣相討好,不過豬柳沒有脂肪,咬進口中沒有肉汁,肉質亦較硬和沒有彈性。炸皮比較薄身,無辦法吸收太多的醬汁,令到味道和口感都未能提升。唯一較為出色的是附上的芝麻汁,味道香濃順滑,芝麻味濃,可彌補一點炸豬排的缺憾。
芝麻豬排石頭鍋烏冬
豬排的問題還是老樣子,太乾身,沒有肉汁,配上這個黑芝麻的組合就更突出這個問題。本身已經沒有多餘肉汁的豬排再被外層的芝麻吸收了僅餘的,整塊豬排也是乾巴巴,就算沾上醬汁也分別不大。幸好跟豬排的是湯烏冬而不是冷烏冬,不然真的不知道如何吃掉這乾如柴的豬排。唯一可取就是表面的芝麻香脆而且味道濃郁,濃烈的芝麻味和焦香味在口中久久不散,喜歡重口味的朋友可以一試,別對豬排本身期望太高就好。
 
「万豚屋」
地址﹕尖沙咀赫德道19-23號地舖
電話﹕3598-6282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15:00, 18:00-22: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